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满江红·点火樱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词,上片词人触景生情,感伤春日的美好和短暂;下片通过具体而细致的描写,表达出词人的春愁和春恨,全词以春景为媒介,充分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不幸遭遇的悲哀伤感,也包含着作者矢志不渝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崇高追求。作者把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营造一种幽远深邃的抒情意境表达了作者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点火樱桃(2)(3)一架(4)荼蘼(5)如雪。春正好,见龙孙(6)穿破,紫苔苍壁(7)乳燕引雏(8)飞力弱,流莺唤友(9)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10)

樱桃红得就像点着了火,映照着荼蘼花一片白雪。你看正是春意最浓的时侯,竹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母燕牵引着小燕缓缓地飞翔,黄莺呼唤伴侣,叫声娇又怯。我问你匆匆来去的春天:如今你又要和我们告别,为何不肯把愁烦一道带走?你没见我早已愁肠千结!

层楼(11)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12),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13)子规(14)叫断三更月。听声声(15)、枕上劝人归(16),归难得。

登上高楼远望,只见春山万叠,家乡在哪里啊?全被烟波阻隔!我把这古往今来山河破碎的恨事,向何人去尽情倾泻?就连梦中也见不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只听杜鹃惨叫不断,面对三更的冷月。枕上听到它声声劝我“不如归”,可它怎知道,我有家归不得!

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2)点火樱桃:形容樱桃红得像着了火。

(3)照:这里指映衬。

(4)一架:荼蘼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5)荼蘼:花名,春末夏初开白花。

(6)龙孙:竹笋的别名。

(7)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8)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雏(chú),指刚孵出的小燕。

(9)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流莺,指黄莺鸟。

(10)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11)层楼:高楼。

(12)古今遗恨:从古至今遗留的恨事。

(13)蝴蝶不传千里梦: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里借指做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

(14)子规:杜鹃鸟的别名。

(15)声声:指杜鹃的啼叫声。

(16)劝人归:杜鹃的叫声像是“不如归去”。

创作背景

这首《满江红》无题,无本事可考。元大德间广信书院刻本《稼轩长短句》中,这首词编置于同调词的第四首,而此本共收《满江红》词三十三首。广信本大致上是以作年先后为序编排的,可以肯定,这首词写作年代较早。再从词中所写的永难平息的春愁,无人可诉的乡土之恨来看,应当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1165—1173)改元之后的四五年内所作。作词时,作者的居处似乎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江,这条大江隔断了南北的往来,使作者归乡的愿望永远成了无法实现的梦想,在此词中深有表现。

拼音版

mǎnjiānghóng··diǎnhuǒyīngtáo

diǎnhuǒyīngtáozhàojiàxuěchūnzhènghǎojiànlóngsūnchuān穿táicāngyànyǐnchúfēiruòliúyīnghuànyǒujiāoshēngqièwènchūnguīkěndàichóuguīchángqiānjié

cénglóuwàngchūnshāndiéjiāzàiyānjīnhènxiàngshuíshuōdiéchuánqiānmèngguījiàoduànsāngēngyuètīngshēngshēngzhěnshàngquànrénguīguīnán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