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说自己贬在潇湘一带,到过很多地方;颔联写的是诗人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颈联用了两个典故,勉励曹璩静心读书,功到自然成;尾联是对连州山水的赞美,也是对故乡亲友的安慰。诗中并没有以导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来勉励曹璩要好好学习,而完全是以故乡知己的位置和他亲切交谈,而诗人的良苦用心则隐含在诗里面。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行尽潇湘(3)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4)

自贬郎州以来,我走过了潇湘很多地方,但很少能遇到知心朋友一起回忆故乡。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每天只在靠近水边的几间茅屋前徘徊,秋天的夜晚,只有一盏孤灯陪伴我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5)策成(6)终自诣公车。

这里离京城遥远,什么时候能求得功名,只有刻苦读书,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

剡中(7)若问连州事(8),唯有千山画不如。

故乡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在连州的情况,就说我这里的山岭景色不错,比画还美。

注释

(1)曹璩:越中人,和刘禹锡算是同乡。越:本春秋时诸侯国名,后泛指江浙一带。

(2)旧隐:曹璩以前隐居的地方。从“告余归隐于会稽”句得知,其旧隐在会稽。

(3)潇湘:湖南的代称。潇: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水。湘:指的是横贯湖南的湘江。

(4)吾庐:刘禹锡,洛阳人,生于今浙江嘉兴。此处“吾庐”当指嘉兴旧居。

(5)随计吏:后用为求取功名的典故。计吏即地方上送物产去京城的官吏。

(6)策成: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诣公车”,后遂用为贤者被荐入京公车待诏的典故。

(7)剡中:地名,即今浙江省嵊州市,古称剡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地区,曹娥江上游,属绍兴市管辖。这里代指剡中的亲朋好友。

(8)连州事:指刘禹锡在连州的情况。

拼音版

sòngcáoguīyuèzhōngjiùyǐnshī

xíngjìnxiāoxiāngwànshǎoféngzhī

shùjiānmáoxiánlínshuǐzhǎnqiūdēngshū

yuǎndāngsuíchéngzhōnggōngchē

shànzhōngruòwènliánzhōushìwéiyǒuqiānshānhuà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