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为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主要抒写送别友人裴图南的情景,蕴含着对友人归隐的赞赏和慰藉之意,同时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加以藻饰,直抒胸臆,作为一个整体,铸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胸襟气度。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1)

何处是我们分手的地方?我们已经送到这京城的青绮门。

胡姬(2)招素手,(3)客醉金樽。

胡姬扬着其莲藕般的手臂,把我们招进酒楼醉饮。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当您上马即将东行的时刻,请听一听我的肺腑之言。

风吹芳兰(4)折,日没鸟雀喧。

您看那芳兰正被狂风摧折,日边的树枝上则聚集着喧四的雀群。

举手指飞鸿(5),此情难具论(6)

您一定记得晋代郭瑀手指飞鸿的故事,而我这笼中之鸟的心里却充满了矛盾。

同归(7)无早晚,颍水(8)清源(9)

祝您一路顺风,颖水源头将是我们共同的归隐之地,同归何必有早晚之分?

注释

(1)青绮门:长安东城最南边的一个城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青色,故又名青城门,或青绮门。

(2)胡姬:唐代胡人酒肆中的侍酒胡女。

(3)延:招呼,邀请。

(4)芳兰:芳香的兰草。

(5)飞鸿:以飞鸿比喻超脱世外的隐士。

(6)难具论:难以详说。

(7)同归:指一同归隐。

(8)颍水:即颍河,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嵩山西南,流经登封四十公里,绕箕山而下,流入淮河。

(9)清源:源头水清。

创作背景

此诗中提到送裴图南的地点为“长安青绮门”,可见此诗为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的作品。徐永年等学者认为,当时李白供奉翰林,唐玄宗无意重用他,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初到长安怀抱的希望破灭,打算离开长安,诗正作于此时。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郁贤皓等学者认为此诗当作于天宝二年(743年)秋后李白在长安送裴图南归山之时。

拼音版

sòngpéishínánguīsōngshānèrshǒu··

chùwèibiézhǎngānqīngmén

zhāoshǒuyánzuìjīnzūn

líndāngshàngshíjūnyán

fēngchuīfānglánzhéméiniǎoquèxuān

shǒuzhǐfēihóng鸿qíngnánlùn

tóngguīzǎowǎnyǐngshuǐyǒuqīngyuán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