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菊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这诗虽是咏菊,亦句句自况,物我交融,写得清绮秀逸,意思醒豁。
译文注释
译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1)冶冶(2)黄。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陶令(3)篱边色,罗含(4)宅里香。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几时禁重露(5),实是怯残(6)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泛(7)金鹦鹉(8),升君白玉堂(9)。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1)融融:光润的样子。
(2)冶冶:艳丽的样子。
(3)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4)罗含:字君长,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5)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6)残:一作“斜”。
(7)泛:指以菊花浸酒。
(8)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9)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840),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顾圣皓.中国花诗品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02
- [2]李华.新选千家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