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采莲女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小桃红·采莲女》是金末元初散曲作家杨果创作的一组散曲,此组曲抒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后一曲似是女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1)也魂消。

采莲船上采莲女娇媚无比,如新月凌波。记得相逢对花酌酒,那妖娆一笑,价值千金都嫌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貌,令人销魂。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2)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3)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人唱着采莲词,好似洛浦神仙。如果比作莲花更是相似,体态风流,风情万种。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确实比得上西施那样美。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4),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采莲湖上的采莲人,怅惘地靠在船上感叹。这里离长安路很近,恨情郎自从别后无音信。别留恋那边好处,饮酒行令,不管我忧愁。

注释

(1)恁:这样。

(2)洛浦神仙:指洛神。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又名宓妃。

(3)颦:皱眉。

(4)刘晨:用刘晨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幽明录》载,东汉人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到两位仙女,分别和他们结亲,半年后回家,才知道已过百年。

创作背景

《采莲曲》,本是江南旧曲,南朝时梁武帝作《江南弄》七曲,其中就有一曲《采莲曲》,此曲其实来自民间,在南朝时期十分流行。后来的诗词,以此为题的也很多,比如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采莲曲》在民间歌唱时,除了采莲女自唱以外,还发展为岸上有人以“踏歌”的形式和歌。

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五年之后,他经人举荐才出来做官。他有十一支《小桃红》曲子,见于《阳春白雪》者八支,没有题名;见于《太平乐府》三支,题作“采莲女”。这组曲子作于元代早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拼音版

xiǎotáohóng··cǎilián

cǎiliánchuánshàngcǎiliánjiāoxīnyuèlíngxiǎoxiāngféngduìhuāzhuóyāoráorénxiàoqiānjīnshǎoxiūhuāyuèchénluòyànnènhúnxiāo

cǎiliánrénchàngcǎiliánluòshénxiānruòliánhuāgèngqiángxiēérduōqíngjiěfēngliúshìdànzhuāngnóngqīngpínwēixiàoduānshèng西shī

cǎiliánshàngcǎiliánrénmènlánzhōuwènchángānxiāngjìnhènliúchéncóngbiéhòuyīnxìnrénjiānhǎochùshīchóujiǔlìngguǎncuìméipín

作者简介

杨果

杨果

元初著名曲家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阳(河北安国县)人。金正大初(1224)中进士,为偃师令,以廉洁精干著称。元中统元年(1260),拜北京宣抚使,次年拜参政知事。工文章,尤长于乐府散曲,是元初较著名的曲家,有《西庵集》。《全元散曲》存其小令11首,套数5篇。

参考资料

  • [1]蔡践.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6
  • [2]张月中 王钢.全元曲(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2420
  • [3]吴庚舜 吕薇芬.全元散曲广选·新注·集评(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