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作品简介
《燕歌行》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思妇怀人之情,开篇充满浓厚的悲凉气氛,以衬托主人公的不幸,继而细致描写怨妇心理,由思念远戍丈夫,变而为对战争的怨叹和对所处困境的痛心疾首,乃至彻夜难眠,通宵熬煎。此诗辞情哀婉动人,毫无造作之感。
译文注释
译文
孟冬(2)初寒节气成,悲风(3)入闺(4)霜依庭。
初冬季节,天气变冷,凉风透过窗隙,吹入室内,一层寒霜,铺在小院之中。
秋蝉噪柳(5)燕辞楹(6),念君行役怨边城。
秋蝉在柳树上喧叫,飞回温暖的南方,燕巢成空;想起夫君还在戍守边城,心中哀怨。
君何崎岖(7)久徂征(8),岂无膏沐(9)感鹳(10)鸣。
总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戍边抗敌,没有你在身边,我对梳装打扮也毫无热情。
对君(11)不乐泪沾缨(12),辟(13)窗开幌(14)弄(15)秦筝(16)。
日思夜想心中悲怨,行水沾湿了衣襟;我打开窗户,撩起帷幔,弹起秦筝,抒发满腔的思念。
调弦促(17)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18)。
琴声悲切哀婉,夫君啊,你是否能听见,漫漫长夜,只有照进屏风的月光与我作伴。
谁知河汉(19)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20)。
自己与丈夫难以见面,好比天上的牛郎和织女隔着一道银河,翻来覆去睡不着,悲思不减到薄明。
注释
(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有《燕歌行》。《乐府解题》曰:“燕,地名。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本篇也是写女子怀念到燕地边塞戍役的丈夫的。古燕地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
(2)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3)悲风:容易引起人悲伤情绪的寒风。
(4)闺:古代女子住的内室。
(5)噪柳:在柳树上喧叫。
(6)辞楹:在屋柱上筑巢准备过冬。
(7)崎岖:本指道路高低不平,此喻命运艰难不顺。
(8)徂征:前往边塞从军。
(9)膏沐:油膏脂粉等古代女子美容品。
(10)鹳:鹳雀,一种水鸟。
(11)对君:疑是“思君”之误。此诗拟之,故知是思君之误。
(12)缨:彩带。
(13)辟:开。
(14)幌:帷幔,窗帘。
(15)弄:谈拨。
(16)秦筝:一种形状像瑟的弦乐器。
(17)促:旋紧。
(18)帷屏:帐幕和屏风。
(19)河汉:银河。此用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喻指夫妻不得团聚。
(20)明星:指启明星,早晨出现于东方。
创作背景
最早的《燕歌行》乃魏文帝曹丕所作,是两首写思妇思征夫的诗。谢灵运此篇是拟曹丕前作,创作时间在其出守永嘉郡期间,即永初三年至元嘉三年(422~426)之间。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李运富.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60,421-435
- [2]刘心明.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23-124
- [3]金牛江,金向银.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