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石磴石磴悬肠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老夫采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是李贺诗中少见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作者以生动具体的艺术笔触,展现了一幅悲苦凄苦、感人至深的老夫采玉图。全诗用笔锋利,含意深刻,描写具体形象,格调深沉动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采玉采玉须水碧(1),琢作步摇(2)好色(3)

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4)

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雨冈头食(5)子,杜鹃口血老夫泪(6)

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蓝溪之水(7)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斜山(8)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9)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村寒白屋(10)娇婴(11)石磴(12)石磴(12)悬肠草(13)

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注释

(1)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

(2)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

(3)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4)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车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

(5)蓁:同“榛”。榛子可食。

(6)杜鹃口血老夫泪: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7)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8)斜山:陡斜的山坡。

(9)泉脚挂绳青袅袅: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10)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

(11)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

(12)石磴:石级;石台阶。一作“石磴(dèng)”。

(13)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创作背景

唐代长安附近的蓝田县以产玉著名,县西三十里有蓝田山,又名玉山,它的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老夫采玉歌》便是以此为背景。

拼音版

lǎocǎi

cǎicǎishuǐzhuózuòyáohǎo

lǎohánlóngwéichóulánshuǐqīngbái

gāngtóushízhēnjuānkǒuxuèlǎolèi

lánzhīshuǐyànshēngrénshēnqiānniánhènshuǐ

xiéshānbǎifēngxiàoquánjiǎoguàshéngqīngniǎoniǎo

cūnhánbáiniànjiāoyīngtáishídèngxuánchángcǎo

作者简介

李贺

李贺(诗鬼)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全唐诗》存诗5卷。有《昌谷集》。

参考资料

  •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4-87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 [3]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1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