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送别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是唐诗送别名篇之一。
译文注释
译文
万壑(3)树参天,千山响杜鹃(4)。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一夜雨(5),树杪(6)百重泉。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7)输橦布(8),巴人讼芋田(9)。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文翁(10)翻(11)教授(12),不敢倚先贤(13)。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1)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2)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3)壑:山谷。
(4)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相传古蜀国王杜宇含冤死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
(5)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6)树杪:树梢。
(7)汉女:这里指梓州的少数民族妇女。古时称嘉陵江为“西汉水”,故称这个地方的妇女为“汉女”。一说“汉”指蜀汉。
(8)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9)巴人讼芋田: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巴:古国名,故都在今重庆。战国时被秦所灭,于其地置巴郡。讼芋田:指农事纠纷。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
(10)文翁:汉代庐江人,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1)翻:翻然改变,通“反”。
(12)教授:学官名。古代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13)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创作背景
《送梓州李使君》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使君当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王维写此诗相赠。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6-158
- [2]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42-45
- [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2
- [4]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