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草·萧寺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作品简介
《寻芳草·萧寺记梦》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写梦境,刻画了在梦里与伊人相会的情景。下片说好梦不长,来去匆匆,所望这欢会能到“晓钟敲破”之时,却忽而梦断,顿生怅惘之感。全词中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其凄苦之情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译文注释
译文
客夜怎生(3)过。梦相伴、绮窗吟和(4)。薄嗔佯笑(5)道,若不是恁(6)凄凉,肯来么。
寄居在外的夜晚要怎么挨过?梦里有她倚着窗子与我吟诗作对,她故作嗔怪。强作笑颜道:你如果不是心绪这般凄凉,会来与我相聚吗?
来去苦匆匆,准拟(7)待、晓钟敲破(8)。乍(9)偎人一闪灯花堕(10),却对著琉璃火。
无奈来去都太过匆匆,本来打算让你陪我到晨钟敲响的时候,但你才刚依偎着我,一片灯花坠落,惊醒了我的梦,你已经不见了,眼见只有寺院里的长明灯在闪烁。
注释
(1)寻芳草:词牌名,又名《王孙信》,双调五十二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
(2)萧寺: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书飞白大字“萧寺”。后世遂以萧寺为佛寺之称谓。
(3)怎生:怎样,怎么。
(4)吟和:吟诗唱和。
(5)佯笑:假装笑貌。
(6)恁:如此。
(7)准拟:准备、打算。郭应祥《减字木兰花》:“缓歌一曲,野鹜纷纷都退缩。不用多杯,准拟花时日日来。”
(8)晓钟敲破:晨钟敲醒,惊破好梦。
(9)乍:刚。
(10)灯花堕:灯花坠落。灯花坠落: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堕:坠落。
(11)瑠璃火:此指琉璃灯,即用角质透明的灯罩遮罩之灯火。
创作背景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载:“据‘薄嗔’、‘偎人’语,知所梦为亡妻。卢氏既丧,一年始葬。旧习,其柩应暂厝寺庙。视‘肯来么’三字,副题所云‘萧寺’,即卢氏厝灵之庙宇。词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之前。”
纳兰寄宿佛寺,在佛门圣地,寂静暗思,不由得心生感叹而作《寻芳草·萧寺记梦》此词。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