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人妆饰之美与登临所见春山之美,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自伤苦忆之情。全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表现出温词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宝函(2)钿雀(3)金鸂鶒(4)沉香阁(5)吴山(6)碧。杨柳又如丝,驿桥(7)春雨时。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画楼(8)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9)花枝(10),此情谁得知?

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2)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

(3)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

(4)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

(5)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

(6)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

(7)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8)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

(9)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

(10)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创作背景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此词约作于唐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60年)年间。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公元850年—公元859年),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拼音版

mán··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

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chénxiāngshàngshānyángliǔyòu驿qiáochūnshí

huàlóuyīnxìnduànfāngcǎojiāngnánànluánjìnghuāzhīqíngshuízhī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参考资料

  • [1]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