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太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劫后余生,有幸见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时的分外惊喜之情,流露出诗人高岸深谷之变和身世沧桑之悲,痛彻肺腑,悲喜交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梦里乡关(1)春复秋,眼明今得见并州(2)。
曾经多少次梦见家乡已记不清楚,今天终于见到家乡太原了。
古来全晋(3)非无策,乱后清汾(4)空自流。
晋地自古有表里山河之地利,倘再得人和之利,则不难保全。战乱过后清澈的汾水依旧流淌着。
南渡(5)衣冠(6)凡人在?西山薇蕨(7)此生休。
迁往南京的士人如今还有几个人在?我决心以伯夷、叔齐自勉,不仕新朝,归隐故乡,以度残年。
十年弄笔文昌府(8),争(9)信中朝(10)有楚囚(11)?
十年来操持文牍,官至尚书省,不敢相信从亲信大臣之位沦落至现在这样。
注释
(1)乡关:家乡、故乡。
(2)并州:太原的别称。
(3)晋:山西为古代晋国所在地。
(4)汾:汾水。
(5)南渡:指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廷河北郡县绝大部分丧失,中都处在蒙古军包围之中,而迁往南京一事。
(6)衣冠: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大量士族为避乱逃往南方。衣冠,士人。
(7)西山薇蕨:商朝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
(8)文昌府:尚书省的别称,诗人仕金至尚书省左司都事。
(9)争:怎。
(10)中朝:皇帝会见亲信大臣的地方,古有内朝、中朝、外朝之分。
(11)楚囚:典出《左传·成公九年》:钟仪被晋国俘虏,仍然着楚帽,唱楚歌。此处为作者自指。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九年(1237),遗山被拘管山东的期限将满,故只身返乡安置迁家事宜,八月间回到太原,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感到非常欣喜,却又看到家乡的萧条而愁苦,于是创作《太原》该诗。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77页
- [2]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212-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