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寓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上片写苏轼醉后所见的美景以及醉态中的奇想,下片写赴杭州途中所见的景物,以及途经苏州时的怀古之思。全词由景、情、景,表现了苏轼壮志难酬之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云鬟(1)倾倒(2),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3)。
酒醉后头发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4),便逐鸱夷(5)去得无。
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注释
(1)云鬟:古代通称妇女的头发。此处特指苏轼自己的头发,这与古代成年男子束发的习俗有关。
(2)倾倒:有散乱的意思。
(3)碧玉壶:《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传下》载,汝南人费长房曾与仙翁一起进入壶中,见到殿堂宏丽,美酒佳肴充斥,一道喝足了酒才出来。
(4)姑苏:指苏州。
(5)鸱夷: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主动退隐江湖,改姓更名,到齐国时称为鸱夷子皮。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苏轼赴杭州通判任途中经过苏州,《减字木兰花·寓意》该词是苏轼在苏州即景遣兴之作。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78
-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