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寓意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寓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上片写苏轼醉后所见的美景以及醉态中的奇想,下片写赴杭州途中所见的景物,以及途经苏州时的怀古之思。全词由景、情、景,表现了苏轼壮志难酬之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云鬟(1)倾倒(2),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3)

酒醉后头发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4),便逐鸱夷(5)去得无。

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注释

(1)云鬟:古代通称妇女的头发。此处特指苏轼自己的头发,这与古代成年男子束发的习俗有关。

(2)倾倒:有散乱的意思。

(3)碧玉壶:《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传下》载,汝南人费长房曾与仙翁一起进入壶中,见到殿堂宏丽,美酒佳肴充斥,一道喝足了酒才出来。

(4)姑苏:指苏州。

(5)鸱夷: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主动退隐江湖,改姓更名,到齐国时称为鸱夷子皮。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苏轼赴杭州通判任途中经过苏州,《减字木兰花·寓意》该词是苏轼在苏州即景遣兴之作。

拼音版

jiǎnlánhuā··

yúnhuánqīngdàozuìlángānfēngyuèhǎopíngzhàngxiāngxiānjiā

liántiānshuāicǎoxiàzǒunán西dàobiàn便zhúchī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78
  •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