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作品简介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词人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上下两片都是先写景后议论或抒情,其中又景中含情,相互交融。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饱含着苏轼对恩师欧阳修崇敬和怀念的真挚感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霜余已失长淮(2)阔,空听潺潺清颍(3)咽。佳人犹唱醉翁词(4),四十三年(5)如电抹。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草头秋露流珠滑(6),三五盈盈还二八(7)。与余同是识翁(8)人,惟有西湖(9)波底月。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
(1)木兰花令:词牌名。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2)长淮:即淮河。
(3)清颍:颍水,淮河支流。
(4)醉翁词:指欧阳修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出守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颍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十首》等。
(5)四十三年:欧阳修任颍州太守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词,到苏东坡次其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6)草头秋露流珠滑:喻世事难久持。
(7)三五盈盈还二八:十五圆月十六缺,喻美好时光短暂。三五,十五。二八,十六。盈盈,月光圆满貌。
(8)翁:此指欧阳修。
(9)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当时苏轼五十六岁,出守颍州。苏轼恩师欧阳修于皇祐元年(1049)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熙宁四年(1071)又退居于此,翌年即卒于此。此时苏轼守颍州,距恩师去世已经二十年,当他来到颍州西湖时,想起往日恩师所吟西湖之词,遂步其韵作此词。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全宋词(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283
- [2]刘石 评注.苏轼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245-247
- [3]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