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定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若不用意,实则在恬淡闲适之中寓含有悲慨惆怅之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漱甘(1)凉病齿(2),坐旷(3)息烦襟(4)。
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病齿生凉。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躁的心情顿时宁静了。
因脱水边屦(5),就敷岩上(6)衾。
脱掉鞋子,在岩石上铺上被褥,躺在上面。
但留云对宿,仍(7)值月相寻。
只留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寻来。
真乐非无寄(8),悲虫亦好音(9)。
真正的快乐不是不能寄托,悲鸣的虫声同样是悦耳的声音。
注释
(1)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这句语出《世说》孙楚“枕石漱流”之典。
(2)病齿:牙病;牙齿痛。亦指有病的牙齿。
(3)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
(4)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
(5)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6)岩上:一作“床上”。
(7)仍:又。
(8)无寄:没有着落;无所寄托。
(9)好音:悦耳的声音。《诗经·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庵休息。后来,他就在庵内建了一个供自己休息和写字读书的书斋,取名“昭文斋”。此诗即作于归隐金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