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作品简介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杂言古诗组诗作品。其二写了昭君从被选入宫到远嫁胡人的过程,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两首诗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
译文注释
译文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1)。
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能杀画工(2),于事竟何益?
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3)!
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
注释
(1)单于国:指匈奴。单于,匈奴的首领。
(2)画工:传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同日弃市。见晋葛洪《西京杂记》。
(3)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创作背景
自汉代以来, 王昭君的故事一直是诗人们乐于吟诵的题材,但在主题上大多不出“悲怨”二字。其中著名的如卢照邻《昭君怨》、李白《王昭君》、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等都以渲染和挖掘悲剧内涵取胜。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议论新警,一时和者甚众。于是欧阳修也作两首以和。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吴孟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1-134
- [2]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69-270
- [3]赵山林,潘裕民编著.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