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是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的是作者由南山往北山经过巫湖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作者先述纪行,继写景物,后归情理。多用偶句,每两句为一顿挫,表现出一种凝炼繁复的姿致。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着大自然的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朝旦发阳崖(5)(6)(7)阴峰(8)

清晨出发于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顶峰。

舍舟眺(9)(10)停策(11)倚茂松。

离船眺望远处的沙洲,拄杖倚靠丰茂的青松。

侧径既窈窕(12),环洲亦玲珑(13)

盘山的小径蜿蜒幽深,圆圆的小洲晶莹空明。

俯视乔木(14),仰聆大壑(15)

俯视可见高树的梢头,举首聆听深谷的水声。

石横水分流,林密(16)绝踪。

巨石横谷使涧水分流,密林遮断路径的去向。

解作(17)竟何感?升长皆丰容(18)

春雨普降催万物萌动,草木滋长正葱葱茏茏。

(19)(20)绿(21)新蒲(22)紫茸(23)

初生的丛竹包裹绿皮,新绿的蒲草紫花待放。

海鸥(24)戏春岸,天鸡(25)弄和风。

海鸥嬉戏于春日水岸,天鸡弃羽于和煦暖风。

抚化(26)心无厌(27)览物(28)(29)(30)重。

与万物同化心无厌倦,观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不惜去人(31)远,但恨莫与同。

不惜古人隐逸去久远,只恨今人情志不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32)理谁通?

独游违我真情而慨叹,赏乐废止玄理谁能通。

注释

(1)南山:指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北的突山、石门山一带。

(2)北山:相对南山而言,指今浙江省上虞市南的东山一带。

(3)瞻:往前或往上看。

(4)眺:远望。

(5)阳崖:指南山。古时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所以称南山为阳崖。

(6)景:日光,这里指太阳。

(7)憩:休息。

(8)阴峰:北山。

(9)迥:远。

(10)渚:水中的小块陆地,也称洲。

(11)停策:止步的意思。策,手杖。

(12)窈窕:细长曲折的样子。

(13)玲珑:澄明闪光的样子,形容小洲在天光水色辉映中的状态。

(14)杪:树梢。

(15)淙:流水声。

(16)蹊:小路。

(17)解作:雷雨大作。

(18)丰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19)篁:竹子。

(20)苞:包裹。

(21)箨:竹笋一层层的外皮。

(22)新蒲:新生的蒲草。蒲,即菖蒲,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可入药。

(23)紫茸:初生的蒲叶呈紫色,所以称紫茸。茸,初生的草。

(24)海鸥:一名江鸥,水鸟名,随潮水上下翻飞。

(25)天鸡:鸟名,丹鸡。

(26)抚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自然万物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万物有盛衰荣枯的变化,自己也就随之而产生喜怒哀乐。

(27)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总是看不够。厌,满足。

(28)览物:观赏景物。

(29)眷:留恋。

(30)弥:更。

(31)去人:隐逸之人。

(32)赏废:赏心之事废止,也就是说,再也不能与好友欢会言笑了。

创作背景

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春,谢灵运自南山新居经过巫湖返回北山故宅,一路之上,游山玩水,颇有感受,于是写下了《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这首诗。

拼音版

nánshānwǎngběishānjīngzhōngzhāntiào

zhāodànyángjǐngluòyīnfēng

shězhōutiàojiǒngzhǔtíngmàosōng

jìngyǎotiǎohuánzhōulínglóng

shìqiáomiǎoyǎnglíngcóng

shíhéngshuǐfēnliúlínjuézōng

jiězuòjìnggǎnshēngzhǎngjiēfēngróng

chūhuángbāo绿tuòxīnhánrōng

hǎiōuchūnàntiānnòngfēng

huàxīnyànlǎnjuànchóng

rényuǎndànhèntóng

yóufēiqíngtànshǎngfèishuítōng

作者简介

谢灵运

谢灵运

南北朝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世族大地主,是谢玄的孙子,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宋初刘裕采取压抑世族的政策,谢灵运降公爵为侯爵,心中愤恨。永初三年出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就肆意遨游山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后来干脆辞官回会稽,大建别墅,凿山浚湖,还经常领僮仆门生几百人到处探奇访胜,晚年作临川内史,后以谋反罪被杀。

参考资料

  • [1]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二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526页
  •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刘心明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谢灵运鲍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4-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