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作者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老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同时写到了凉州的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全诗格调豪迈乐观,尤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弯弯月出挂城头(1),城头月出照凉州(2)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

凉州(3)(4)十万家,胡人(5)半解(6)弹琵琶。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7)兮夜漫漫(8)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9)幕中多故人(10)故人(10)别来三五春。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花门楼(11)前见秋草,岂能贫贱(12)相看老。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13)须醉倒。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注释

(1)挂城头: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2)凉州:一作“梁州”。

(3)凉州:一作“梁州”。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4)里:一作“城”。

(5)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6)半解:半数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7)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声。

(8)漫漫:形容黑夜漫长。

(9)河西: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此处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

(10)故人:旧交,老友。

(11)花门楼: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

(12)贫贱:贫苦微贱。唐崔颢《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13)斗酒相逢:即斟满酒来痛饮。斗酒:满斗之酒,指斟满酒。

创作背景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任河西节度使时,岑参曾暂驻凉州,结识了一些朋友;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此诗写的就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

拼音版

liángzhōuguǎnzhōngzhūpànguān

wānwānyuèchūguàchéngtóuchéngtóuyuèchūzhàoliángzhōu

liángzhōushíwànjiārénbànjiětán

chángkānduànfēngxiāoxiāomànmàn

西zhōngduōrénrénbiéláisānchūn

huāménlóuqiánjiànqiūcǎonéngpínjiànxiāngkànlǎo

shēngxiàonénghuídǒujiǔxiāngféngzuìdǎo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95-196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