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译
注
赏 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作品简介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写已将尽的情景,再写诗人所以彻夜不眠,并非因守岁而是在为民间疾苦忧虑,也因客中孤独,思归心切而愁闷。诗中又以举重若轻的手法,平叙生活琐事,深寓老之将至的沉重感慨。篇末以故作宽慰的口吻,表现了唯有残灯相伴的旅况的凄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行歌(1)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2)。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3),乡音(4)无伴苦思归。
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
重衾(5)脚冷知霜重,新沐(6)头轻感发稀。
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注释
(1)行歌:边行走边唱歌,借以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等。
(2)微:暗淡低微。
(3)守岁:除夕习俗,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4)乡音:家乡的口音。
(5)重衾:多条被子。
(6)沐:洗发。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往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赈饥。当年除夕之夜宿于常州城外运河边,遂有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