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二
译
注
赏 拼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曹取池知。
作品简介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二首诗纪游。诗中描绘了西菩提寺内外、前后、上下的自然景观,水清石瘦、白云明月,不一而足。诗中又点出时当秋令,田野中黑黍黄粱、朱柑绿桔,果实累累,色彩斑斓。尾联总束登临游观之乐,且暗寓政治失意之慨。两首诗写景如画,对仗工整,语言流于滑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路转山腰足未移(1),水清石瘦便能奇(2)。
道路转过半山腰脚步还没移,已看见水清澈石枯瘦一片奇丽。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白云兀自笼盖了东山西岭,上下各一轮明月分不清天上池底。
黑黍黄粱(3)初熟后(4),朱柑绿橘(5)半甜时。
果园中半甜的是红橙绿桔,田野里初熟了黑米黄米。
人生此乐须天赋(6),莫遣儿曹(7)取池知。
人生这种陶情山水的愉悦须老天赐与,可别让儿辈知觉减损了乐趣。
注释
(1)足未移:一作“未足移”。
(2)便能奇:看见奇丽之景。
(3)黑黍黄粱:泛指谷类作物。
(4)初熟后:一作“初熟候”。
(5)朱柑绿橘:泛指果树。
(6)天赋:一本作“天付”。
(7)儿曹:一本作“儿郎”。取次,随便。
创作背景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这组诗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杭州通判任上,时诗人年三十九。是年苏轼因察看蝗灾,过於潜,八月二十七日与毛、方二人同游西菩提寺,作此二诗。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
- [2]陈衍 著 曹旭 注.宋诗精华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84:72-73
- [3]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