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行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公子行》是唐代诗人孟宾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后二句勾画的则是一片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全诗在前后形成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任意糟蹋庄稼的恶劣行径的气愤,鞭挞了贵族们为害农民的行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锦衣(1)(2)彩霞明,侵晓(3)春游向野庭(4)

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5)蹋烂麦青青。

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的麦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任意糟蹋庄稼的恶劣行径的气愤。

注释

(1)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2)夺:赛过。

(3)侵晓:天刚亮,拂晓。

(4)野庭:田野。

(5)骄骢: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泛指骏马。

创作背景

《公子行》写于晋出帝天福九年(944年),正当44岁的孟宾于高中进士之时。当时国家四分五裂,游手好闲的贵族们漠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据说诗僧贯休曾当着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讽刺王孙公子“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这说明唐末五代时期,统治者极其荒淫腐朽,娇惯子女的现象极为严重。此诗即为讽刺这种社会风气而作。

拼音版

gōngxíng

jǐnhóngduócǎixiámíngqīnxiǎochūnyóuxiàngtíng

shínóngxīnjiāocōnglànmàiqīngqīng

作者简介

孟宾于

孟宾于

唐代诗人

孟宾于(900—983),字国仪,连州(今广东省阳山县)人。少年时将所作诗百余首题为《金鳌集》,为时人称誉。后晋天福九年(944年)中进士。当时朝廷已是四分五裂,仕途变得渺茫无期。于是离开洛阳,南归家乡岭南,行至途中被楚王马希范留为从事。后隐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连州,年逾八十而卒。《金鳌集》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参考资料

  •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5-876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48
  • [3]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第六卷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