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是一首南宋时期周密所写的词。作者登临古阁,观景伤情,怀古伤今,抒发亡国之痛、邦国之思。词写得委婉含蓄,劲气内蕴,充满对故国的眷恋与痛惜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2)寒沙,茂林(3)烟草,俯仰(4)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5)(6)古松斜,崖阴(7)苔老,一片清愁。

步入幽深盘曲的小路,正是云黄天淡,残雪的寒意未休。一曲澄澈镜湖,映衬出水浅澎寒的槽瘦,墙垣破败的兰亭,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仰一俯之间,千古岁月悠悠。年岁已晚,飘零的足迹越行越远,不知何处是尽头。能有谁与我,远遁人世的离乱,同泛五湖的一叶扁舟?古老的石级旁,倒挂枯松的斜悠,山崖背阴处布满苍苔斑驳的老朽,一片凄清的景色,引起唏嘘感慨的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8)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9)。最(10)他、秦鬟(11)妆镜(12),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13),共赋消忧。

回首事,孤身飘泊天涯,家乡小路,只在魂魄牵系的归梦中,几回魂飞西浦几番泪洒东州。可如今归来故国的山河故园的思念像王粲登楼的悲哀感受。惹人爱怜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对镜湖弄妆洗梳,江山如此美好,却蹂躏于他人之手,旧地重游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噢,为我唤来那镜湖边的疏狂酒徒,我要与他一起吟诗纵饮消解一怀深重的烦忧。

注释

(1)步:登上。

(2)鉴曲:鉴湖一曲。《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3)茂林:指兰亭。王羲之《兰亭序》:“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俯仰:又作“俛仰”。《兰亭序》“俛仰之间,已为陈迹。”

(5)五湖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

(6)磴:指山路,石级。

(7)崖阴:山边。

(8)几:几度,几次。

(9)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10)负:辜负。

(11)秦鬟:指形似发髻的秦望山,在今绍兴东南。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12)妆镜:指镜湖。

(13)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

创作背景

据王沂孙《淡黄柳》词序:“又次冬(1276)公瑾自剡还,执手聚别……敬赋此解。”按王词中所云“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落”诸语,可知周词为同时之作。该年正月元兵入杭州,宋室以亡。在故国沦亡的情况下,词人登临古阁,感慨万千,创作《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此词。

拼音版

èhóng··dēngpéngláiyǒugǎn

shēnyōuzhèngyúnhuángtiāndànxuěwèiquánxiūjiànhánshāmàolínyāncǎoyǎngqiānyōuyōusuìhuáwǎnpiāolíngjiànyuǎnshuíniàntóngzàizhōudèngsōngxiéyīntáilǎopiànqīngchóu

huíshǒutiānguīmènghúnfēi西lèidōngzhōuguóshānchuānyuánxīnyǎnháiwángcàndēnglóuzuìqínhuánzhuāngjìnghǎojiāngshānshìshíyóuwèihuànkuángyínlǎojiàngòngxiāoyōu

作者简介

周密

周密

南宋词人、文学家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德祐间曾任义乌(今属浙江)令等职。宋亡隐居不仕。其词讲求格律,风格在姜夔、吴文英两家之间,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也曾写过一些慨叹宋室覆亡之作。并能诗文书画,谙熟宋代掌故。编有《绝妙好词》。词集名《苹洲渔笛谱》《草窗词》。存词150余首。

参考资料

  • [1]伍心铭编译.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第557页
  • [2]《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