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咏水仙花寄托身世的感慨。第二首诗写水仙花不为世俗爱惜,流落民家,表明了诗人对“流落”贫寒之家的美女的同情,也深离自己身世之感。前一首诗寓意较为含蓄,后一首诗寓意比较明朗。全诗意境风韵兼备,为咏水仙的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淤泥解作(1)白莲藕,粪壤(2)能开黄玉花(3)。
淤泥里能长出白莲藕,粪土中能开放黄玉花。
可惜国香(4)天不管,随缘(5)流落小民(6)家。
可惜这国香连上天也不管,随着缘分流落到小百姓家。
注释
(1)淤泥解作:淤泥:滞积的污泥。解作:可以长出。
(2)粪壤:秽土。《楚辞·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3)黄玉花:水仙花的别名。
(4)国香:本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这里泛指高品位的花。
(5)随缘:本为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此处为听随命运播弄的意思。
(6)小民:指一般老百姓。此句作者自注:时闻民间事如此。
创作背景
水仙花在中国引种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元代以来歌咏水仙的诗篇渐多,黄庭坚咏水仙诗写得最早、最多。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结束了在四川的六年贬谪生活,出三峡,在荆州(今湖北江陵)住了一段时间,与荆州知州马珹(字中玉)多有唱和。这首诗就写在这一年的冬天。张邦基《墨庄漫录》载,黄庭坚在荆州时,见邻居有一美女,绰约多姿,深为赞赏,但其家将女子下嫁里巷贫民,因赋此诗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