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驿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三岔驿》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借此处地理位置的重要,以诗歌感慨人生,批判和讽刺官场上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指出宦海风波,瞬息万变,仕途多艰,险恶丛生,对现实有着较清醒的超脱态度。全诗选材新颖,意蕴深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三岔驿(1),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三岔驿站,十字路口,北去南来多少朝朝暮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2),暮看寂寂(3)回车去。

早晨可见得意扬扬地张着车盖而来,晚上看着灰心丧气地赶着车回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4)

古往今来的人们都销沉在名和利中,不变的只有短亭前的流水长亭边的树。

注释

(1)三岔驿:在今陕西凤县南,为当时川陕要道。

(2)朝见扬扬拥盖来:此句指高官得意扬扬来往道路。盖:车盖。

(3)寂寂:失意的样子。

(4)短亭流水长亭树:短亭、长亭,秦汉时于大路上五里置短亭,十里置长亭,供行人休息。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之前,作者不止一次地往返四川、京师(北京)之间,《三岔驿》这首诗当是途经此地的作品。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以三岔驿的十字路为观察点,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来往奔波于道路之人的形象,从而艺术地概括了古往今来追名逐利的众生相。

拼音版

sānchà驿

sānchà驿shíběinánláizhāo

zhāojiànyángyángyōnggàiláikànhuíchē

jīnxiāochénmíngzhōngduǎntíngliúshuǐchángtíngshù

作者简介

杨慎

杨慎

明代文学家、官员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参考资料

  • [1]李梦生注译,元明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07,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