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七
译
注
拼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作品简介
《杂诗十二首·其七》是魏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时已入冬,由草木萧落联想到渐进衰老、死亡。诗中一方面感叹岁月飞逝,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鬓发斑白,步入了“前途渐就窄”的晚年;另一方面又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衰老甚至死亡。此诗继承了以人生为寄于世上的信条,诗人坚信有来必有去,坦然的心态就好像把人生当作一次旅行,对待死亡就如同回家般平静自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日月如梭不缓慢,四时相催不停步。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寒风吹动枯枝条,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弱质时运共减损,黑发早白已满头。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白色标记在头上,当知日暮渐穷途。
家为逆(1)旅舍,我如当去客。
家似迎宾之旅店,我如过客将行去。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2)。
前行将要去何方?南山陶氏旧坟墓。
注释
(1)逆:迎。
(2)旧宅:祖坟。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时;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