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雨雪曲》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所作的一首以边塞战争为背景的五言律诗,通过壮丽而冷峻的自然意象与战争残酷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虚妄与统治者的冷漠,展现了诗人对征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虏骑三秋(1)入,关云万里平。

敌人的骑兵在深秋时节侵入,边关的天空云雾辽阔,一片平静。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雪花纷飞,像胡地的风沙一样昏暗,坚冰闪耀,如同中原的月光般明亮。

高阙(2)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高高的山峰仿佛是用银子堆砌的宫殿,长城就像是用美玉筑成的城墙。

节旄(3)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使节的旗帜已经残破零落,天子却还不知道这位边疆将士的姓名。

注释

(1)三秋: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2)高阙:阴山山脉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有一缺口,状如门阙,古有此名。

(3)节旄:指旌节。

创作背景

卢照邻生活在唐朝初期,这一时期虽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但边塞战争却时有发生。诗人通过《雨雪曲》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统治者的批判。

拼音版

xuě

sānqiūguānyúnwànpíng

xuěshāànbīnghànyuèmíng

gāoquèyínwéiquèchángchéngzuòchéng

jiémáolíngluòjìntiānzhīmíng

作者简介

卢照邻

卢照邻

唐朝大臣、诗人

卢照邻(约635—68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颖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著有《卢升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