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淡烟飘薄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披襟处、波翻翠幕。以文会友,沈李浮瓜忍轻诺。别馆清闲,避烟蒸、岂须河朔。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作品简介
《女冠子·淡烟飘薄》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了初夏的自然风光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下片通过运用大量典故抒写出词人愉悦的心境。整首词明快畅达,颇具豪气,又不涉艳情,在《乐章集》中是一首较为特别的词,也是一首值得称道的词。
译文注释
译文
淡烟飘薄(1)。莺花谢(2)、清和(3)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4)。麦秋霁景(5),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6)。波暖银塘(7),涨新萍绿鱼跃(8),想端忧多暇,陈王(9)是日,嫩苔生阁。
轻烟略微飘荡,清和四月的院落里,春景开始衰败。翠绿的树叶密集成荫,如布帛围起来的帐幕。麦秋四月,雨后景色清明,夏云如奇峰而多变地依傍着天空。清澈明净的池塘荡起层层波浪,温暖耀眼,水面上,弥漫着新生绿萍,鱼儿欢快频跃,想起离别以后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不会如陈王曹植初丧应刘的日子一样,无心游娱,以致亭阁绿苔生、芳尘凝。
正铄石(10)天高,流金(11)昼永,楚榭光风转蕙(12),披襟处、波翻翠幕(13)。以文会友(14),沈李浮瓜(15)忍轻诺(16)。别馆(17)清闲,避烟蒸、岂须河朔(18)。但尊前(19)随分(20),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正值铄石流金、天高昼永的酷热天气,台榭上,天霁日明,微风奋发,动摇草木,皆令有光,充实兰蕙,芬芳益畅,披上外衣在翠色帷幕前,眼前一片波光鳞鳞。不忍轻易许诺,那以文会友、沉李浮瓜的消夏乐事。客馆清静悠闲,避开暑热熏蒸,何须去黄河以北。只需在酒宴上,随我本分,当为即为,独自吟雅诗、观艳舞,都是快乐。
注释
(1)飘薄:同“飘泊”。这里有飘荡的意思。
(2)莺花谢:意谓春天故去了。莺花,莺啼花开之意,用以泛指春天的景物。
(3)清和:指天气清明和暖。
(4)幄:篷帐。
(5)麦秋霁景:麦秋:指农历四、五月麦子成熟的时候。霁(jì)景:雨后放晴的景色。
(6)寥廓:辽阔的天空。
(7)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
(8)涨新萍绿鱼跃:意谓池塘弥漫着新生的浮萍,变得很绿,鱼儿不时跳出水面。新萍:新生的浮萍。
(9)陈王:曹植的封号。
(10)铄石:形容天气炎热,可使金石熔化。
(11)流金:形容天气炎热,可使金石熔化。
(12)楚榭光风转蕙:楚榭:台榭。所谓“楚”乃因后文引《楚辞》典故而顺及之,非谓人在楚地。光风转蕙:《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转,摇也。”
(13)披襟处、波翻翠幕:意谓游兴正浓时,只见波光涌动,好像翠幕在翻滚。宋云《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14)以文会友:通过文字结交朋友。孔子《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沈李浮瓜:将瓜果浸在水中,即今之“冰镇”。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16)轻诺:轻易许诺。
(17)别馆:客馆。庾信《哀江南赋序》:“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18)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19)尊前:酒樽前。
(20)随分:随我本性。
创作背景
《女冠子·淡烟飘薄》此词具体作年不可考。观词首数句,所写之景乃四月之景,故而此词当作于四月份。词中有“以文会友”句,可见此词作于柳永离开汴京游历江南之时,而所会之友,已无法考证。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宋)柳永 著,薛瑞生校注.乐章集校注.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06-207
- [2]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68-70
- [3]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7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