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岳阳楼》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从红日斜照楼窗,写到楼影落到湖中的样子;后两句抒情,写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全诗琢句炼字,新奇而妥确,且视角独特,含蕴深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岳阳楼(1)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2)

岳阳楼红日斜照楼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怅望(3)残春万般意(4),满(5)湖水入西江(6)

寂寞失时地看向那残春,仿佛有着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伴随着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

注释

(1)岳阳楼:中国江南三大楼阁之一,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上,面临洞庭湖。相传三国时吴国大将鲁肃曾于此建阅兵楼,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时,修建此楼。

(2)赤玉幢:指岳阳楼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犹玉楼,指神仙居处。幢,佛教的柱状石刻,柱上有盘盖。洞庭龙女故事

(3)怅望:寂寞失时的想望。这时作者仍过着贬谪生活,之后,他所作的《西归绝句》六首中,有“世事渐多饶怅望”句,用以表达现实使人怅惘失望的心情。

(4)万般意: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万般,犹言各种况味。

(5)棂:窗格,这里指窗。

(6)西江:这里指长江。

创作背景

《岳阳楼》此诗大约是作者于元和九年(814)往潭州(今湖南长沙)途中所作。当正值元稹接连遭贬,此次至岳阳楼却是作为潭守的从事侍宴陪游而来,心中颇有失意之慨,因而作此诗。

拼音版

yuèyánglóu

yuèyánglóushàngxiánchuāngyǐngdàoshēntánchìchuáng

chàngwàngcánchūnwànbānmǎnlíngshuǐ西jiāng

作者简介

元稹

元稹

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存诗830余首。

参考资料

  • [1]马斌编. 诗中日[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8.02.第154-155页
  • [2]梅重,王涛选注. 历代山水名胜诗选[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9.12.第160页
  • [3]全性尧,高章采,汪贤度,仓阳卿,邓长风,选注. 古诗选读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01.第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