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舟中感旧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永遇乐·舟中感旧》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舟中行旅感叹怀旧的词作。词的上片感叹故国的豪华眨眼间抛尽,下片抒发因故国覆亡而愁苦沉郁的心情。词作主要通过景物、山川和典故来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不无悲壮之语,但更多的是悲咽凄切,采取引而不发、含而不吐的表达方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2),重来江令(3),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4),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5)抛撇(6)

桃花依旧含笑开放,燕子也仍然翩翩起舞,这种春天的景色已经多年没有看到了。那些再度出仕的人,重又出仕新朝,这些往事都不堪再提起了。在近水夕阳的残照下,宝剑化龙归去,壮志未酬,踪迹杳然,在这巨变中,流尽多少英雄泪血。江山依旧,但事业未成,无以报国,只留下千古遗恨,一切繁华、豪情都抛开吧。

白玉楼(7)前,黄金台(8)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9)还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11)悲咽。西山(12)在、愁容惨黛(13),如共人凄切。

当年名噪一时的黄金台、白玉楼,如今夜夜只能留住明月而显得分外冷落。垂杨像黄金缕般的枝条在春天的时候是鹅黄嫩绿的,你休要笑它现在成了枯杨断柳。那秾桃艳李。所有的粉白黛绿都不见了。世事的无常就像天上的云彩幻化不定,人生就像那随风飘去的柳絮,所有的盛衰兴亡都交给那群失群断侣的哀猿去悲泣了!那北京城外的西山依旧在那里,但是西山的景色已经失去了旧日的光彩,黯淡无光。它好像和我一样为这国破家亡悲哀、凄切!

注释

(1)永遇乐:词牌名,始创于柳永,双调一百零四字,有平仄两体,上下片各十一句四韵。

(2)前度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桃源洞遇到仙女。至太康年间,二人重回天台。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3)江令:隋江总先后仕南朝梁、陈、隋三朝,仕陈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4)龙归剑杳:《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望丰城有剑气,乃以雷焕为丰城令,焕掘得双剑,一与华,一自佩。张华与雷焕死后,焕之子持剑经延平津,剑从腰间跃出堕水,但见化为二龙而没。后用“剑化”比喻人离世。

(5)一瞬:一眨眼,比喻极短的时间。

(6)抛撇:抛开;丢弃。

(7)白玉楼:传说唐诗人李贺昼见绯衣人,云“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遂卒。后因以为文人去世的典故。

(8)黄金台: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

(9)秾李:华美的李花。

(10)销歇:衰败零落。

(11)断猿:孤独悲啼之猿。

(12)西山:山名,北京市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拒马山,西北接军都山,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13)惨黛:谓愁眉。黛,可供画眉的青黑色颜料,借指眉。

创作背景

顺治二年(1645年),陈之遴出仕清朝。不久,徐灿携子女北上京师,与之团聚。这首词或即作于此番北上途中,与《南乡子·秋雨》同时。题为“感旧”,是因为作者十年前曾有北京之行。今日重来,桃花无恙,燕子依然,但人事全非,旧悲新愁纷至沓来,尽寓于此一篇小词之中。

拼音版

yǒng··zhōuzhōnggǎnjiù

yàngtáohuārányànchūnjǐngduōbiéqiánliúlángchóngláijiānglìngwǎngshìkānshuōshìshuǐcányánglóngguījiànyǎoduōshǎoyīngxiónglèixuèqiānhènshānháohuáshùnpāopiě

báilóuqiánhuángjīntáipànzhǐliúmíngyuèxiūxiàochuíyángérjīnjīnjìnnóngháixiāoxiēshìshìliúyúnrénshēngfēidōuduànyuánbēi西shānzàichóuróngcǎndàigòngrénqiè

作者简介

徐灿

徐灿

明末清初女词人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蕨,又字明霞、明深,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陈之遴继配。幼颖悟,通书史。陈之遴两次流徙,均曾随行。康熙十年(1671),奉旨归之遴之骨。晚年学佛,更号紫笞。早年雅好吟咏,尤喜为词。被词人陈维崧誉为南宋后闺秀第一。有《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

参考资料

  • [1]叶嘉莹.《迦陵说词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3.第300页-第302页
  • [2]潘慎,梁海主编.《明清词赏析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09.第190页-第192页
  • [3]赵雪沛选注.《倦倚碧罗裙 明清女性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01.第110页-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