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雝雝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作品简介
《大雅·思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歌颂周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诗歌。全诗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先歌颂文王的母亲太任、祖母太姜及妻子太姒;第二章歌颂文王能忠于祖先遗训,光大祖业;第三章颂扬他处事和睦庄敬,修身自省;第四章歌颂他能排除重重危难及百姓的疾苦,善于倾听善言;第五章称颂他能培养人才,任用贤人,使周民族不断强大。此诗反映出传统道德在周文王身上的完美体现。
译文注释
译文
思(2)齐(3)大任(4),文王之母,思(2)媚(5)周姜(6),京室(7)之妇。大姒(8)嗣(9)徽音(10),则百斯男(11)。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惠(12)于宗公(13),神(14)罔(15)时(16)怨,神(14)罔(15)时(16)恫(17)。刑(18)于寡妻(19),至于兄弟,以御(20)于家邦。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雝雝(21)在宫(22),肃肃(23)在庙(24)。不显(25)亦临(26),无射(27)亦保(28)。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肆(29)戎疾(30)不殄(31),烈假(32)不瑕(33)。不闻(34)亦式(35),不谏亦入(36)。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肆成人有德,小子(37)有造(38)。古之人(39)无斁(40),誉(41)髦斯士(42)。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注释
(1)大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大雅部分今存三十一篇。
(2)思:发语词,无义。
(3)齐:通“斋”,端庄貌。
(4)大任:即太任,文王之母,王季之妻,商代小国挚国之任姓女。
(5)媚:美好。一说爱,孝敬。
(6)周姜:即太姜。文王之祖母,王季之母,古公亶父之妻。
(7)京室:王室,指岐山的周家都城。京,王都称京。
(8)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武王之母,莘国之女,姒姓。
(9)嗣:继承,继续。
(10)徽音:美誉,美好典范。
(11)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男,男孩,这里指子孙。
(12)惠:孝敬。一说顺。
(13)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14)神:此处指祖先之神。
(15)罔:无。
(16)时:所。
(17)恫:哀痛,难过。
(18)刑:同“型”,典型,典范。
(19)寡妻:嫡妻。
(20)御:治理。一说推广,施行。
(21)雝雝:和洽貌。一作“雍雍”。
(22)宫:宫殿,住室。
(23)肃肃:恭敬貌。
(24)庙:宗庙,庙堂。
(25)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一说丕显。
(26)临:临视,来临,照临。
(27)无射: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
(28)保:保持。
(29)肆:所以。
(30)戎疾:西戎之患。
(31)殄:残害,灭绝。
(32)烈假:指害人的疾病。一说罪大恶极。
(33)瑕:与“殄”义同。一说通“遐”,远离。
(34)闻:听取好的意见。
(35)式:适合。一说用。
(36)入:接受,采纳。
(37)小子:儿童,未成年的人。
(38)造:进步,造就,培育。
(39)古之人:指文王。
(40)无斁:无厌,无倦。斁,倦怠。
(41)誉:美名,声誉。一说以。一说通“豫”,悦,乐。
(42)髦斯士:髦士,俊才,英才。髦,俊,优秀。一说勉励,激发。斯,语助词。
创作背景
《大雅·思齐》是周王室后人为颂扬周文王的品德和功绩而创作的一首诗,当作于西周时期。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407-409
- [2]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4-125
- [3]周明初等 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97-198
- [4]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98-601
- [5]李山 解读.诗经(节选).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308-310
- [6]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