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倦客新丰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

休感慨,浇醽醁。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满江红·倦客新丰》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词语言辛辣,笔锋锐利,既表达了词人自己忧国伤时的激愤之情,又表达了词人饱受劳碌奔波而最终一事无成的倦怠之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倦客新丰(2)貂裘敝(3)征尘(4)满目。弹短铗(5)青蛇(6)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7)江左(8)老,用之可以尊中国(9)。叹诗书万卷致君人(10),翻沉陆(11)

就像当年的马周困顿于新丰酒楼、苏秦貂裘破败一身风尘。用手指弹着三尺宝剑的剑铗歌唱,谁能听懂是什么意思呢?不要顾虑江南英雄年纪大了,任用他照样可以打败敌人,使其向中国称臣。可叹那些饱读诗书,想要致君尧舜的人因为神州陆沉而报国无门,无路请缨。

休感慨,浇醽醁(12)。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13)。且置请缨(14)万户(15),竟须卖剑酧黄犊(16)(17)当年,寂寞贾长沙(18),伤时哭。

不要感慨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且饮美酒浇愁。有位美女同情我的遭遇,怜惜我的心情,又为我簪戴一朵黄色的菊花。先把请缨封侯的事情放在一边,姑且卖剑买牛,以求解脱。遥想当年,贾谊因为寂寞伤时而痛哭。

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声韵脚。

(2)倦客新丰:用唐代那周事,《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失意时:“社新丰逆旅,主人不顾之。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倦客,倦于宦游的人。新丰,在长安东面,陕西临潼东。这里作者以马周自喻。

(3)貂裘敝:衣服破烂不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4)征尘:旅途的尘土。

(5)弹短铗:《战国策·秦策四》,记载孟尝君的客人冯谖,最初不受孟尝君重用,自己弹剑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又曰:“出无车”,又曰:“无以为家”。后为孟尝君的上客,屡献计谋,巩固了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作者以冯谖不得志时弹剑而自喻。铗:指剑。

(6)青蛇:指剑。

(7)英雄:此暗指词人自己。

(8)江左:指偏安江南地区。江左老,老死江南。句意是说未想到英雄老死江左。

(9)尊中国:树立中国的尊严,句意是说任用这些英雄可以使国家受到尊重,意即驱逐金人,恢复中原。

(10)君人:指君王。

(11)沉陆:即陆沉。《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行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没也。”陆地无水而自沉,指隐居。

(12)醽醁:美酒。

(13)簪黄菊:簪上一朵黄菊。《千秋岁·徐州重阳作》:“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

(14)请缨:《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而致之阙下。”

(15)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统领千户(猛安)、百户(谋克),隶属于都统。

(16)卖剑酧黄犊:《汉书.龚遂传》记载,渤海郡饥,袭遂为太守,劝民卖刀剑买牛犊,从事农业生产。酧,同“酬”,指酬付价钱。这里指直须卖刀剑买牛,归耕田园。

(17)甚:为什么,何必像。

(18)贾长沙:指贾谊。贾谊在汉文帝朝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

创作背景

《满江红·倦客新丰》此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至七年(公元1179年—公元1180年)之间。这首词大约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担任有名无实的祠官时所作,词人反对偏安江左,渴望用世立功,可是最终被迫无奈退隐田园。当时南宋小朝廷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偏安投降政策,打击排斥爱国志士,使他们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只得解甲归田,卖剑买牛,终老山林,以酒浇愁,辛弃疾也是他们其中之一。

拼音版

mǎnjiānghóng··juànxīnfēng

juànxīnfēngdiāoqiúzhēngchénmǎntánduǎnjiáqīngshésānchǐhàoshuíniànyīngxióngjiāngzuǒlǎoyòngzhīzūnzhōngguótànshīshūwànjuànzhìjūnrénfānchén

xiūgǎnkǎijiāolíngrénlǎohuānnányǒurénliánwèizānhuángqiězhìqǐngyīngfēngwànjìngmàijiànchóuhuángshèndāngniánjiǎchángshāshāngshí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 [1]李肇翔.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第80页
  • [2]聂石樵选注.宋代诗文选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
  • [3]刘怀荣等.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