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作品简介
《燕歌行》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倣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译文注释
译文
秋风萧瑟(1)天气凉,草木摇落(2)露为霜。
秋风萧瑟天气渐转凉,草木凋落白露变为霜。
群燕辞归鹄(3)南翔,念君客游(4)思断肠。
群燕天鹅都向南飞翔,您在异地令我愁断肠。
慊慊(5)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6)?
您也深深难过思家乡,为何还有久留在他方。
贱妾茕茕(7)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8)忘,不觉泪下沾衣裳(9)。
我孤零零一人守空房,愁上心头总是把您想,不知不觉泪水湿衣裳。
援(10)琴鸣弦发清商(11),短歌(12)微吟不能长。
弹奏琴弦曲调是清商,短歌轻吟难以表忧伤。
明月皎皎(13)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14)。
月光皎洁照在我床上,银河西转黑夜正漫长。
牵牛织女(15)遥相望,尔(16)独何辜限河梁(17)。
牵牛织女隔河遥相望,你们何罪被阻河两旁。
注释
(1)萧瑟:冷落,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2)摇落:凋残。
(3)鹄:天鹅。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作“雁”。
(4)客游:在外寄居或游历。
(5)慊慊:空虚之感。一说失意不平的样子。
(6)君何淹留寄他方:一作“何为淹留寄他方”。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此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7)茕茕: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
(8)不敢:谦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
(9)衣裳: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
(10)援:引,拿过来。
(11)清商:乐名。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琴弦仅七,而有四调。曰慢宫,曰慢角,曰紧羽,曰清商。清商音节短促细微,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12)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
(13)皎皎:洁白貌;清白貌。《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14)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
(15)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16)尔:指牵牛、织女。
(17)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创作背景
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余冠英.三曹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8-20
- [2]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86-189